主題: 如何防范農產品漲價引發(fā)通脹?
2008-06-06 08:37:35          
功能: [發(fā)表文章] [回復] [快速回復] [進入實時在線交流平臺 #1
 
 
頭銜:高級金融分析師
昵稱:明天漲停
發(fā)帖數(shù):20129
回帖數(shù):1193
可用積分數(shù):98351
注冊日期:2008-03-23
最后登陸:2010-12-27
主題:如何防范農產品漲價引發(fā)通脹?

專訪國務院發(fā)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程國強

  
   提高農業(yè)綜合生產能力保障供給 采取綜合調控措施應對市場波動

  
   農產品價格作為“百價之基”,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同時也關系到經濟發(fā)展和社會穩(wěn)定的大局。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共經歷了五輪農產品價格波動周期。從2006年第四季度開始,我國則進入了第六輪農產品價格波動周期。那么,當前這輪農產品價格波動有何特征?發(fā)生原因何在?正在產生哪些影響?我們又該如何應對?就此,本報專訪了國務院發(fā)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程國強。

  
   特征:屬于恢復性上漲

  
   問:相對以往幾輪的農產品價格波動而言,這一輪波動有哪些新特征?

   程國強:最明顯的特征在于,這次農產品價格波動是從豬肉價格上漲開始的,然后帶動禽、蛋、水產品等食品的價格全面上漲,而過去價格波動主要表現(xiàn)為糧食價格上漲。具體而言,豬肉價格從2006年上半年走出低谷后就呈現(xiàn)出持續(xù)恢復性上漲趨勢。到2007年5月,南方部分城市的豬肉價格明顯上漲并波及北方,短時間內形成全國性普遍上漲格局。2007年上半年出欄生豬平均價格每公斤2.84元,比2006年同期上漲0.88元,漲幅45.2%,比歷史最高的2004年還高0.625元,而糧食等其他農產品均滯后于豬肉價格上漲。

   整體來看,它帶有明顯的恢復性特征。以1978年的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(shù)作為基數(shù)100,農產品價格上漲的最高點是1996年,價格指數(shù)達到550。而從1997年開始,農產品價格連續(xù)7年低迷,到2003年下半年才止跌回升。盡管2004年以來農產品價格持續(xù)上漲,但2006年價格指數(shù)也只有508.9,總體上仍然低于1996年的水平。新一輪價格上漲以來,只有豬肉價格接近10年前的水平,農產品總體價格水平仍然不及1996年。

   原因:上漲有其合理性

   問:是什么導致了這一輪農產品價格上漲?

   程國強:由于國內外市場供求形勢和環(huán)境影響不同,原因比較復雜。其一是國際價格上漲因素。

   其二是農產品生產成本上升的因素。比如,生豬生產成本。一方面,2007年5月全國仔豬價格比4月上漲了18.1%,比上年同期上漲76.7%,對豬肉價格上漲產生直接影響。另一方面,玉米等飼料成本上升也推動了豬肉價格上漲。

   另一個因素是農產品需求結構的升級。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(fā)展,農產品消費結構升級較快。農產品需求也處于持續(xù)快速增長階段,直接拉動了農產品價格攀升。

   當然,動物疫病、自然災害等突發(fā)事件,也是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因素。

   影響:上漲有利農民增收

   問:這一輪農產品價格上漲對城鄉(xiāng)居民的收支有何影響?

   程國強:2007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(xiàn)金收入為1894元(即保持在漲價前的2006年11月的收入水平),而國家統(tǒng)計局發(fā)布的上半年農村居民實際人均現(xiàn)金收入為2111元。這意味著,農產品價格上漲使農村居民人均月增收217元,增長11.5%。

   相比而言,2006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(xiàn)金收入1800元,比2005年同期增長12%。而如果農產品價格不上漲,2007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(xiàn)金收入僅1894元,比2006年同期只增長5.6%。顯然,這一輪農產品漲價,使農民在2007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增收17%。

   同時,農產品價格上漲對城鄉(xiāng)居民消費支出也有影響。2007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實際消費支出1286元,而若農產品不漲價,則消費支出為1166元。農產品價格上漲使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加120元,平均每月增加20元,增長10.3%。而城鎮(zhèn)居民2007年上半年人均實際消費支出4830元,比農產品不漲價的情形下多支出350元,平均每月增加支出58元,增長7.8%。

   對策:六大舉措預防通脹

   問:雖然農產品價格上漲并不是推動通貨膨脹的根本因素,但我們也有必要做好預防工作。當前,我們應當如何預防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?yōu)槊黠@通貨膨脹?

   程國強:第一,要著力提高農業(yè)綜合生產能力,切實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。

   第二,要強化農產品市場調控的物質基礎,采取綜合調控措施應對市場波動。

   第三,要建立健全重要農產品市場監(jiān)測預警體系,密切跟蹤國內外市場形勢和變化趨勢,完善農產品供求和價格信息發(fā)布制度,增強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。

   第四,要建立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的進出口戰(zhàn)略機制,靈活運用進出口手段,完善進出口調節(jié)機制,促進國內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求的基本平衡。

   第五,要加強農村市場流通體系建設,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,讓農民真正分享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好處。

   第六,要通過提供財政補貼和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等方式,切實解決受漲價影響較大的城鎮(zhèn)低保對象等群體的實際生活困難。


【免責聲明】上海大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僅合法經營金融島網絡平臺,從未開展任何咨詢、委托理財業(yè)務。任何人的文章、言論僅代表其本人觀點,與金融島無關。金融島對任何陳述、觀點、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其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確或暗示的保證。股市有風險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相應責任。
 

結構注釋

 
 提示:可按 Ctrl + 回車鍵(ENTER) 快速提交
當前 1/1 頁: 1 上一頁 下一頁 [最后一頁]